關于京劇的作文應該怎么寫呢?在山西省太原市高三上學期期末語文考試中,就考察了關于京劇的作文題目,這里將為大家分享該作文的范文示例以及升格作文,學生們可以參考一下,看看此類文章應該怎么寫!
考場原作
拿什么拯救你——京劇?
一考生
(1)制作精美的衣飾,精致打眼的妝容,恰到好處的臺步,種類繁多的配樂加上抑揚頓挫的演唱,體現出中華民族傳統(tǒng)藝術——京劇的無窮魅力。本應大受歡迎,備受追捧的京劇,為何面臨今天如此困境?(開頭用整齊的語言介紹京劇的魅力,順勢提出問題,開門見山,表達簡潔利落。)
(2)京劇,融合了安徽徽調和湖北漢戲以及其他曲種的腔調,形成了獨具特色的風格。其中一大特色就是臉譜。別看臉譜顏色繁多,它的講究可大著呢!不同的顏色代表不同的角色:白臉往往奸佞,紅臉一般是忠義,黑臉一般代表正直……發(fā)型發(fā)飾更是講究到繁復的地步,種種原因造成京劇的演出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,卻不有相應的回報。久而久之,京劇就走向高成本、低產出的狀態(tài),想要再回到當年的輝煌,實屬不易。(京劇的困境成因分析不夠充分,尤其是臉譜的介紹,游離于本段中心之外,可考慮刪掉,并補充相應內容)
(3)而較主要的原因是觀眾流失嚴重。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,戲臺下面只剩了為數不多的一些頭發(fā)花白的老人,似乎他們更能理解京劇的曼妙。而我們呢?熱愛戲曲的人又有多少?世界太嘈雜,人心太浮躁,在今天這個“速食文化”流行的時代,已經沒有多少人肯停下腳步,耐心地觀賞一部戲曲了,又何談熱愛呢?(本段體現了作者對問題的深入分析,還可適當聯系年輕人的喜好來談,讓文章顯得更有現實意義。)
(4)拿什么拯救你啊,京劇?(提出問題,引人思考。語言飽含情感,自然帶出下文,不錯!)
(5)去尋找,你就會發(fā)現京劇蘊含的美。那凄涼婉轉的二胡聲,似乎直直地飄進人心里,那好似嗚咽的聲音能將你帶到京劇的情境中。有時鼓聲與鑼聲一齊作響,那種熱烈瞬間點燃你心中的激情。只有用心體會,才知道京劇的美好。
(6)去學習,你就會了解京劇中的韻味。你聽那婉轉的唱腔,飽含了這個角兒的多少情感。較為的藝術家,他的唱腔圓潤飽滿,歡樂時似乎眼角眉梢都帶笑,憂愁時聲音哽咽,滿面愁容,甚而聲淚俱下,讓人動容。如若細細品味戲文,我們還能理解人物的內心世界和命運抉擇,你會發(fā)現中華傳統(tǒng)文化的西安伊頓精深,讓我們在體驗京劇綿長韻味的同時,受到傳統(tǒng)文化的熏陶,何樂而不為呢? (“唱腔圓潤飽滿”改為“表演爐火純青”與后文更銜接。)
(7)去演繹,你會愛上京劇。爺爺對京劇的熱愛簡直是到了癡迷的程度。老人家70多歲高齡,卻從不閑著。不是去戲臺子看戲,就是和老伙伴去義演。即使在幕后拉著二胡,也是一種樂趣。你看到他那飽經滄桑的臉上掛著孩子般的笑容,你會為之一震,這就是京劇的魅力。它可以使人體會戲里的人生,品味生活的千姿百態(tài),樂而忘憂。(爺爺的例子很生動,也很典型,語言充滿生活氣息,增強了文章的可讀性。)
(8)在傾聽中發(fā)現魅力,在觀賞中發(fā)現精巧,在切身體會后方可知京劇之魂。(照應前面三段內容,結構完整。)
(9)拿什么拯救京劇?我想你有了答案。(結尾處表達含蓄,缺少力度。議論文切忌表意不明,要旗幟鮮明地提出自己的主張,或發(fā)出鏗鏘有力的號召,使文章更有說服力。)
一評
本文作為考場作文,優(yōu)點還是挺多的。標題新穎,發(fā)人思考;結構整齊,注重照應;內容充實,表達流暢。
不足之處也比較明顯:有些地方邏輯思維不夠嚴謹,對問題的分析不太透徹,比如第二段關于臉譜的描寫等。結尾的處理也比較隨意,欠缺考慮。某些地方語言表達還需推敲。
二評:問題分析和升格建議
1.作文題目是“拿什么拯救你——京劇?”,到第四段才提到這個問題。千字文,400多字入題,入題太慢??蓪⑶懊娴娜齻€段壓縮為一個小段,入題。
2.本文闡釋的主體應該是“拿什么拯救你啊,京劇?”,所以文章應重點闡釋問題解決的方法。
3.去尋找,去學習,去演繹,思路很好,但第七段自己爺爺愛京劇一段放到議論文中顯得不倫不類,不適合做論據,不能拿自身事例當論據。需重新設置論據。
升格展示
拿什么拯救你——京劇?
民族傳統(tǒng)藝術京劇,魅力無窮。本應大受歡迎、備受追捧,今天為何面臨困境?傳統(tǒng)戲曲少有人問津的狀況,著實令人憂慮!
憂慮之余,我們不禁要問:拿什么拯救你,京劇?
去尋找、去發(fā)現、去認同京劇之美。京劇的美體現在唱念做打、四功五法、西皮二黃的唱腔上,凄涼婉轉的二胡聲、好似嗚咽的聲音能將人帶到京劇的情境中。有時鼓聲與鑼聲一齊作響,那種熱烈瞬間點燃你心中的激情。京劇的美在于程式化和寫意化,京劇的舞臺是虛擬的,布景就在演員身上,從演員的身段兒、姿態(tài)、神色,觀眾可以看到千軍萬馬、千山萬水,氣韻生動的寫意就是京劇的古典美。若細細品味戲文,我們還能理解人物的內心世界和命運抉擇,你會發(fā)現中華傳統(tǒng)文化的西安伊頓精深。只有用心體會,才知道京劇的美好。
保護京劇,不僅要認同、學習、傳承,還需創(chuàng)新。
京劇當初的輝煌就來自創(chuàng)新。清代徽班進京為乾隆皇帝祝壽演出,大獲成功。道光年間,先后進京的湖北漢戲演員進入徽班,徽漢合流,又吸取了其他曲種的腔調,較終形成獨具特色的京劇。如今京劇要復興,仍需要創(chuàng)新。京劇圈“名嘴”王佩瑜要將京劇文化弘揚傳承,她不僅唱,而且頻繁地上綜藝節(jié)目,通過時下年輕人喜愛的綜藝節(jié)目宣傳京劇,并在喜馬拉雅手機軟件中開創(chuàng)了自己的欄目——《其實京劇很好玩》,讓無數年輕人領略到京劇的美并熱愛京劇。她說,“在傳承發(fā)揚京劇上,我會不斷創(chuàng)新,讓更多的人接受并了解京劇文化。”正是她適應時代潮流,才讓京劇乘著網絡新媒體的翅膀飛翔。當下京劇完全可以跨界發(fā)展,和雜技、音樂、影視、互聯網、動漫、旅游等結合起來。
拯救京劇,政府應該加大投入。
中宣部、教育部等四部委出臺意見,2017年,在試點基礎上,有條件的省區(qū)市大中小學以及中央部委所屬高校爭取實現學生免費欣賞1場戲曲演出。一場,是不是太少了?是否讓學生參與到學習與表演中去?他們不參與,誰來傳承?不是看一場戲,然后紙質文件、視頻文件存檔就是傳承和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了。要讓青年一代浸淫其中,樂此不疲,方為保護傳承之道。
京劇作為我國的國粹藝術,是我們民族文化的圖騰,在國際文化交流中,作為中國的代表項目、京劇早已脫離了單純的戲曲意義,它代表了一種文化,一個。但全球化背景下,中國國粹京劇的表演和創(chuàng)作面臨著被西方文化標準化、統(tǒng)一化、同質化的危險。拿什么拯救京劇?是時候想一些對策了。
保護國粹,傳承文化,舉國上下,義不容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