孩子的健康成長是需要學校和家長共同努力的,良好的家校溝通能幫助我們及時發(fā)現(xiàn)孩子的問題,及時糾正!但在實際的生活中,一些家長和老師的溝通并不有效,這對于孩子的成長會產生不利!下面我們分享幾種類型的家長,了解為什么這類家長和老師之間的溝通沒有效果!
有幾種類型的家長是老師們較不愿意交流的,說的是你嗎?
自以為是的家長
現(xiàn)在很多小學生的家長來頭一個比一個厲害,父母要么是某公司的總經理,要么是某機關單位的主任,要么是某品牌的代理商等等,有時候老師跟家長溝通的時候,這些家長就拿出管理自己的屬下和批評教育的語氣來與老師交流,自以為高人一等。這樣不對等的交流老師自然是不喜歡的,自認為自己有自己的教育方法,老師的方法老套古板等等。
甩手掌柜的家長
有的家長就說自己很忙,有什么事情老師直接管就是,該打就打,該罵就罵,不要在意,一切由老師說了算。
殊不知,孩子的教育可不是老師一個人的事情,一個孩子的培養(yǎng),是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結合。
甩手掌柜的家長們不僅僅在周一到周五的上學期間將孩子丟給老師,即使在周末的時候,也是自己玩自己的,讓孩子自己玩,這樣的情況下,就算學校教育再出色,家庭教育的缺失,家長并沒有給孩子的成長創(chuàng)造一個良好的環(huán)境,這是的教育也是不完善的。
不尊重老師,不贊同老師教學方法的家長
有的家長有點學歷,或者說有點管理經驗,所以會對老師的教學方法提出質疑,甚至告訴孩子不要跟著老是這樣學,會越學越笨等等,這樣,老師在孩子面前威信全無,孩子甚至敢在課堂上公開與老師唱反調。
有的家長覺得,老師們的教學方法全是古板的,沒有什么創(chuàng)新,甚至不能完全啟發(fā)孩子,對老師的教學方法指指點點,家長對于老師的態(tài)度會影響到孩子身上,進而會明顯影響孩子的學習。
一味護短的家長
有時候老師批評完孩子之后,孩子和父母訴苦,父母心疼孩子,只會一味的聽孩子的話認為孩子委屈那就是老師的責任,所以就一味的護短。
孩子在學校和其他小朋友發(fā)生爭執(zhí),就直接批評責罵其他的孩子,不會去反思自己的孩子做了些什么,責任到底在誰的身上,這就導致孩子越來越自大,既不懂是非,也變得越來越目中無人。
家長和老師從來都不是一對不可調和的矛盾,而應是教育孩子戰(zhàn)線上的同盟軍,勁往一起使,才能促進孩子健康成長。
在和老師溝通之前,要找自己孩子的問題,從而和老師一起糾正孩子的問題,讓孩子能夠形成良好的素養(yǎng)和習慣。
您和孩子的老師有什么特別愉快和特別不愉快的交流嗎?只有良好的家校交流才更促進孩子的成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