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年來,隨著經濟的不斷提升和國際學校的蓬勃發(fā)展,很多家長都希望能把孩子送到國際學校就讀。但是,在國際學校就讀還需要看孩子適不適合,因為并不是每個孩子都能適應國際學校那樣的就讀環(huán)境。那么,孩子就讀國際學校會有哪些問題?怎么讓孩子適應國際學校呢?
讀國際學校四大問題
作為家長,把孩子送進國際課程學校的第一個學期,心里是不是多少還有些不踏實的地方。國際課程是個黑箱,很多東西讓你看不明白。這樣一來,許多原本并不值得擔心的東西,也不由讓人擔心起來。
不管初中階段的親子交流情況如何,到了高中,“在學校學了什么?”估計已經不管用了。這不僅僅是孩子的問題,也因為你很可能已經聽不懂孩子學習的內容了,更何況還是英語的。
且不論完全回避學習這個話題是不是明智
因為很多家長朋友根本忍不住
怎么跟孩子談學習會比較有效呢
筆者認為我們還是有一些選擇余地的
第一,親子交流順暢,讓孩子把他學過的東西教給你聽。
能把學過的東西教給別人,這是理解深度的體現(xiàn)。如果孩子愿意接受這個挑戰(zhàn),那么在與你的一問一答之間,他學到的東西也會更加鞏固。當然這對你的要求也不低,要是總是提一些門外漢等第的問題的話,此類親子對話估計就持續(xù)不下去了。
第二,用辯證精神和孩子討論生活中的問題。
因為critical thinking是IB訓練學生的基本素質,是跨學科的。當然,要避免一個誤區(qū),那就是認為什么東西都值得討論,什么觀點都是不完整的,完全不分青紅皂白的去質疑。
這個誤區(qū)我在教學過程中從學生那里有觀察到過,在與家長的交流中偶爾也有感受過。如何把握質疑的分寸,是有建設性的餐桌對話的關鍵。另外,既然是理性的討論,就難免出現(xiàn)家長的觀點有錯誤或偏差的情況,這個時候就不能太愛面子啦。
以上兩點是平常與孩子交流時可以采用的方法。一旦發(fā)現(xiàn)孩子的成績不理想的時候,矛盾就有可能激化,交流也就可能無法保持通暢了。
讓孩子反省為什么沒考好往往是低效的。孩子自己心里也在嘀咕:我要是知道就不會考不好了。
這個時候較重要的是能夠幫他分析一下成績不理想的原因,并針對性的去改善。筆者一向認為,無論是授之以魚還是授之以漁,都總要比“你倒是說說看怎么釣魚啊”要強。
不過,各位對學科知識并不熟悉,要怎么去分析呢?老師分析考卷也不可能針對每個孩子的錯誤去分析背后的原因。這是不是說應該去找個補課老師來幫忙?
筆者目前作為一個自由職業(yè)教師,從立場上來講當然是希望大家都來補課的啦,不過從對孩子負責的角度來說,并不是這樣的。無論是否尋求校外幫助,作為家長都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去分析問題。
具體來說,孩子可能會遇到的困難大約有以下四點:
1.英語困難(理解、表達能力不足)
2.思維習慣困難(國內應試教育思維)
3.時間安排困難(很多時間須要自己安排)
4.與任課教師不合拍造成的困難#p#副標題#e#
面對這些困難,與其直接送孩子去補課,不如有針對性地采取揚長避短的方針。
分析情況并采取針對性的措施有多重要?我們先舉一個例子:如果公司要你去參加培訓,但你不知道這個培訓有什么用,你會認真參加嗎?筆者以前也經歷過不少培訓,但由于培訓的針對性不足,同行們很多都在改作業(yè),不玩手機就不錯了。對學生來說也是一樣的,要補就要有針對性地補,切忌把補課當成心理安慰。
下面我們來逐一分析這四點困難。
英語困難
雖然說英語不好是可以補的,但是現(xiàn)在一般只有針對托福和SAT的補習,很少有針對國際課程學科英語的補習,因此即使去補課,效果在課堂上也不見得能反映出來。
更麻煩的是,托福和SAT的要求與課堂要求不同,作為教師我們經常見到學生寫答案的時候用級長、級復雜的句式,要表達的意思反倒在復雜的句式中迷失了,這是他們上寫作課的副作用,在學科上不僅沒用,反而可能會犯錯誤。
要如何揚長避短呢?聽不懂英語授課的同學可以看中文或雙語的參考書。
比如,曼昆的經濟學原理雖然不是針對IB課程寫的,但基本內容相差不大。這本書本身就以簡單易懂著稱,中文翻譯也比較成熟了。其他很多科目的中文參考書會更好找一些。英文表達不好的同學可以盡量寫簡單句。學生的信心與他們對內容的掌握程度有很大的關聯(lián)性。以內容為沖刺口,當內容掌握的差不多的時候,學生自己會感到英語在工具性上的不足,這個時候再去補英語,就容易事半功倍了。具體來說,可以從模仿課本的行文開始,因為內容已經掌握了,這個時候去讀課本就可以把注意力放在英語表達上了。
思維習慣困難
一般從任課老師給的反饋中就可以知道有這個問題。這個問題稍微有些麻煩,不過與此同時,你的孩子在記憶學科內容方面至少還是不差的。在家里可以多用辯證思維去討論討論問題。也可以請個老師來補課,但是要跟老師說清楚,問題主要在思路上。
習慣了國內應試思維的孩子,一開始在接觸辯證思維的時候很可能仍然是靠死記硬背的(比如“這個問題從正面來看有三個要點,從反面來看有兩個要點”)。先讓他這樣去好了。記多了以后才有可能去總結,進而發(fā)現(xiàn)辯證思路的特征。這就是所謂的揚長避短。從應試教育思路到國際教育思路的轉變不是一兩天就能完成的,也不是一個可以從“整體上”改變的。這是一個從量變到質變的積累的過程。
時間安排困難
時間安排困難體現(xiàn)在兩方面,一是時間都用在學習上了,但時間總是不夠用。這種情況更多的是學習方法的問題,不過這樣的孩子學習上是很上進的,所以跟他一起計劃一下時間應該是個可行的解決方案。
二是總是有大量的時間覺得不想學習,感覺浪費了很多時間。這點常常被稱為拖延癥。關于這個問題,筆者的觀點是,發(fā)現(xiàn)孩子有想做的事情,就盡量鼓勵他去做,同時提醒他其他需要要做的事情,但不要強迫他先做不想做的事情。
計劃這種東西只有在時間不夠用的情況下才是較有效的,而時間只有在按自己的意愿做事情的時候才會真正顯得不夠用。外界壓力造成的時間不夠用,只會帶來焦慮。我們的目標,是去發(fā)現(xiàn)那個讓孩子覺得“讀書是有用的”的契機。這本身是一個大的話題,有機會單獨講吧。
與教師不合拍
國際課程聘用的老師很多教學經驗不是很豐富,也有可能有些人的個性化,加上現(xiàn)在的孩子往往也個性化,與教師不合拍的可能性還是很大的。盡量讓孩子把學習的問題集中在知識本身,而不要過多的在意教師課堂上的教學法。
有問題多去問問老師,很少有老師不喜歡求知欲旺盛的學生。
當然,確實會有一些教師因為水平有限,沒有辦法滿足學生。家長在這個問題上的處境比較尷尬,你并不能很容易地判斷這個問題,因為你聽到的都是二手信息,而找老師交流也未必會有什么結果。我們能做的,是鼓勵孩子多去問問本校同學科的其他老師,看看其他老師能不能解決自己的問題。一般一個學??傔€是會有靠譜的老師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