書有什么作用?書是傳播信息的載體。在21世紀的今天,只要完成了義務教育,我們對于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皆略有所知,對于一些具有教育意義的歷史故事更是耳熟能詳。小學生都知道司馬光砸缸救同伴,曹沖稱像等故事。
假如時間倒退到抗日戰(zhàn)爭時期,當時中國正處于日本侵略的混亂階段,人民正處于水深之中,生存是第一任務。當時,大多數(shù)人都是文盲,無法通過書本獲取知識。他們獲取知識的主要途徑,是通過別人的口耳相傳。他們不知道司馬光、曹沖等人,更不會知道嬴政統(tǒng)整天下對于中國封建主義作出的巨大貢獻。
兩個不同時代的人,在認知這方面,為什么會存在著這些區(qū)別呢?也許,有的人會覺得,是因為缺少了老師的悉心教導。誠然,老師的悉心教導,可以幫助我們更快的學習知識。但是,更加重要的是,在今天,會有記載了各種各樣知識的書籍。老師也要從書本中獲取知識,才能教導學生。拋開老師的教導,學生可以自己看書,一樣可以學到知識,這也是抗日戰(zhàn)爭時候較缺乏的環(huán)境,以為當時大多數(shù)人是文盲。通過讀書,才有了人們的認知差別,因為可以通過書籍獲取知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