家長陪讀并不是一個新鮮的事情,有的學生不能適應住校,家又離得遠,為了照顧孩子的學習和生活,家長只能陪讀,還有的學生面臨中高考學習時間很緊張,家長陪讀幫助孩子處理生活上的事情,讓孩子全心讀書,不論是什么原因家長陪讀,家長首先要弄清楚自己來陪讀是為了什么,不要為了幫助孩子減輕生活上的負擔,反而加重了孩子學習上的壓力,在照顧孩子的同時,生活和學習上的良好習慣也要培養(yǎng)好!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關(guān)于家長陪讀的一些看法!
一、陪讀的目的
陪讀目的不是為了永遠陪在孩子身邊,而是為了讓孩子養(yǎng)成良好的學習習慣。當孩子剛剛上一年級的時候,父母就應該讓孩子養(yǎng)成良好的學習習慣。因為孩子剛剛讀書,他們什么都不懂。因此,在孩子剛開始學習的時候,父母可以陪讀。陪讀的目的是提醒孩子寫作業(yè)之前應該做哪些準備;教孩子碰到了不會寫的題目該如何處理;教育孩子寫作業(yè)時要專心的寫,不要被其他事情干擾。
一般來說,孩子在經(jīng)過一個學期的習慣的培養(yǎng)后,后期就不需要父母坐在身邊陪讀了。我的孩子從小學一年級開始,我就讓她一個人坐在桌子上寫作業(yè),沒有陪在身邊。孩子寫完了作業(yè)后會告訴我。我檢查一遍,看到她都寫了就行了。孩子一直是獨立完成自己的事情,從沒讓我操心。
二、要幫助孩子養(yǎng)成良好的學習習慣
如果陪讀時,父母對孩子是抱著一種不信任的態(tài)度去陪的,孩子會對父母很反感。他認為你的陪并不是關(guān)心他,而是在監(jiān)視他。因為你擔心,你不在身邊盯著他,他就不會認真學習。這會讓孩子產(chǎn)生一種不信任感。這種陪讀并不能起到良好的效果,父母也沒有培養(yǎng)出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自律的品質(zhì)。如果是這種情況,那么父母就要一直陪下去。
幫助孩子養(yǎng)成良好的學習習慣,有以下一些方法:
1.桌上不能放其他與學習無關(guān)的物品。
2.寫作業(yè)之前上好廁所、喝好水。
3.把手機調(diào)成靜音。
4.認真細致的看清題目。
5.沒有把握的題目要打草稿。
6.把不會做的放旁邊,會做的先做。不要時刻問媽媽。
7.做完作業(yè)后,要自己檢查一遍。
當孩子能夠按照以上這些要求去做的時候,慢慢的就能培養(yǎng)出他們的責任感出來。要知道,寫作業(yè)真的是自己的事情,而不是父母的事情。只有當孩子養(yǎng)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時,父母就可以放手了。
三、不良的陪讀
有一些陪讀,不但對孩子的學習沒有幫助,反而會讓孩子失去學生興趣。比如這樣的陪讀:
1.媽媽坐在旁邊玩手機。
當孩子在寫作業(yè)時,媽媽玩手機是會影響到孩子的。孩子的自控力并沒有那么強,他在寫作業(yè)時,就很容易分散注意力。這種陪讀對孩子的學習沒有幫助。
2.媽媽對孩子嘮叨、指責。
孩子較討厭媽媽嘮叨了,當孩子寫錯了一道題時,有的媽媽會在旁邊說:“哎呀!你又寫錯了,你的眼睛怎么老是看不清楚?”“你腦子想什么去了?”“我說過多少遍?認真一點!”這樣的陪讀,媽媽其實只是想控制孩子。
家長陪讀是為了幫助孩子不是來增加孩子學習上的負擔和壓力,家長在陪讀的同時在學習上關(guān)心孩子,也要多和孩子溝通交流!